第17章 无为求为-《朕佛系养儿》


    第(2/3)页

    “大兄?”

    等杨兼晨起洗漱更衣完毕,走出屋舍之时,隋国公杨忠已然提前进宫去了。

    杨瓒见到杨兼终于晨起,迎上来说:“大兄可起了!阿……阿嚏!阿爷都进宫去了,叫咱们不必进宫,一会子跟着队伍启程便是了……阿嚏!”

    因着今日要赶路,杨兼按着一身劲装,衬托着挺拔的身姿,没有文人的穷酸,也不见武人的粗鲁,将温柔和英挺结合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杨兼并不着急,有条不紊的说:“别急,还不晚。”

    又奇怪的说:“这初夏的天气,三弟是染了风寒么?”

    一说到这里,杨瓒脸色登时有些不好意思,还掺杂着一些子的尴尬,似乎不愿意提起。杨瓒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其实也是个练家子,虽没有老二杨整武艺出众,也绝非娘娘架子,按理来说,这初夏的天气,不应该害风寒才是。

    老二杨整没甚么心机,当即傻笑起来,挠着自己后脑勺,直接把杨瓒给出卖了,说:“大兄有所不知,那日我与三弟饮醉,不知怎的竟泡了一晚上的冷澡,三弟身子骨不如我,第二日便害了风寒,一直没好呢!”

    杨兼听他这般说,突然想起来了,那日吃香酥椒盐鸭架子,老二和老三喝了一点子甜酒,半杯就醉的一塌糊涂,醉醺醺勾肩搭背的去洗澡了。

    怪不得杨瓒不愿意提起,杨瓒定是面皮薄,不愿意提起丢人之事,立刻岔开话题说:“快走罢,别迟了。”

    此次游猎声势浩大,杨兼把便宜儿子也带在身边,众人来到京兆城门之时,便看到浩浩荡荡人山人海,那仗阵可以用“奢靡”来形容。

    杨瓒皱了皱眉,似不太赞同如此铺张奢靡之事,低声抱怨说:“这潼关之战势头正好,眼看着齐国便要落败,也不知人主怎么想的,竟然为了游猎,急招阿爷与二兄回京,只知享乐。”

    三弟杨瓒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其实有一个文人的通病,那便是“愤世嫉俗”,十足看不过奢靡享乐之事,眼看着这仗阵,难免对新即位的年轻皇帝有些怨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

    杨兼听了杨瓒的抱怨,只是笑了笑。

    旁人虽不知,但杨兼是知晓历史之人,说起如今北周的皇帝宇文邕,只有十六岁不到十七岁的年纪,放在现代还是个半大的孩子,然宇文邕此人,绝对不可小觑。

    北周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宇文邕乃是北周最杰出的君主,没有之一。

    眼下朝中的局势很混乱,最得势的当属宇文护一家。宇文护乃是小皇帝宇文邕父亲的侄子,按照辈分,算是小皇帝宇文邕的族兄。宇文护早年跟着小皇帝父亲,与隋国公杨忠一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小皇帝的父亲去世之时,将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了宇文护,从此开启了宇文护不可一世的局面。

    宇文护掌控大权,连杀三君,就在不久之前,宇文护拥护年仅十六岁,还不到十七岁的宇文邕成为北周之主。试想想看,如此局面之下,小皇帝年轻且没有实权兵权,如何能与大权在握的宇文护抗衡?

    小皇帝宇文邕并非一个奢侈淫逸之人,而是用这些给自己打掩护,让宇文护觉得,他只是一个喜爱享乐的乖巧傀儡,放松对他的警惕,要知道宇文护已经连杀三君,说不好小皇帝宇文邕就是他手下第四个亡魂。

    在历史上,小皇帝宇文邕不仅不是奢侈淫逸之人,反而手腕狠辣,忍辱负重集势多年,最终刺杀宇文护,几乎将宇文护一家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可谓是雷厉风行。

    杨兼笑了笑,低声说:“人主是个狠心之人,还是不要招惹的为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