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自然是刘彻自幼就不喜欢汲暗这个自己的老师,既是不喜欢汲暗的一个教育的方式,认为其太过刻板和严厉,另一方面,刘彻也从来都不喜欢汲暗所追求的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而在刘彻即位之后,他原本就想让汲暗直接告老还乡,去享享清福。 可是一方面汲暗是深得窦老太后和王太后的信赖,窦老太后和王太后对汲暗是无比的信任和尊敬,所以经常叮嘱刘彻要多听汲暗这样的老臣的教诲。 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彻只能是被迫无奈的让汲暗继续留在宫中,自己的身边。 可是汲暗自持多才,再加上窦老太后和王太后都对他十分的推崇和敬仰,所以汲暗可以说是在这京都之中完全是目中无人。 也就是刘彻为帝王之尊,所以他恪守君臣之道,可言语行事却是从来不会避讳,永远都是直言直语。 可是,刘彻毕竟是帝王,虽然此前一直都没有真正掌握实权,却也是能够决定汲暗的一个位置。 原本汲暗觉得自己完全是可以坐上丞相的位置,再不济也得是个太尉吧。 可是在刘彻的压制之下,他一直以来也不过就是个郎中令而已。 所以此前汲暗上朝的时候见到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被刘彻重用提拔,他一步踏出,便是走上前说道:“陛下使用群臣就像堆柴禾一样,后来的堆在上面。”汉武帝沉默不语,一会儿汲暗退了下去说。 所以刘彻汲暗经常会发牢骚说道:“一个人确实不可以没有学识,看汲暗这番话,他的愚直越来越严重了。” 而今日,东方朔这般功劳之下刘彻竟然是这样明显的打压于他,汲暗立时便是联想到了自己的境况,所以毫不犹豫的便是上前为东方朔辩解。 刘彻在面对汲暗这样的釜底抽薪之言,此时可以说是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予以回言。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之下,刘彻本能的便是眼巴巴的望向了一旁的卫绾。 卫绾可是刘彻从小到大最信任和尊敬的人,他对刘彻那可真是万般呵护,自刘彻登基即位以来,基本上都是卫绾在朝堂之上为刘彻保驾护航。 只是此时此刻,卫绾在注意到刘彻求助式的目光之后,却是微微摇了摇头,示意刘彻不要在此事之上再做拉扯。 看到卫绾的神情,刘彻立时便是愣住了,还没等刘彻反应,汲暗身旁的李广已经是踏步而出,双手抱拳,躬身言道: “臣以为,郎中令所言极是,此番能够力克闽越,全军大胜而归,东方朔功不可没,陛下切不可厚此薄彼,伤了臣子的心啊!” 相比于汲暗的话,李广的言语可以说就犀利很多了。 这番言语,已经可以说是完全驳斥了刘彻刚才的言论,便是要让刘彻收回成命。 李广话音刚落,此时站在东方朔身前的庄助,公孙度两人也是不再隐匿自己,立时便是站出身来,其声言道: “臣附议!” 一时之间,自己一直以来都无比信任的老师,还有在这宫中几乎从来不与任何人交好,从不会栖身于任何一方势力的老臣汲暗,还有刚刚被自己夸赞封赏的功臣庄助和公孙度,竟然一时之间都站了出来,为东方朔说话。 “什么时候,东方朔在这朝堂之上就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盟友?” 面对这等情景,刘彻简直是愣在了原地,心中不自觉的喃喃道。 他眼神扫过站在后面的东方朔,而那在人群之中显得无比高大,身形挺拔巍然的东方朔,神色依旧是丝毫未变。 他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目视前方,就好像众人在议论的不是他一样。 这朝堂之中有欣赏东方朔的人,自然也有不想他功成名就,身居高位,甚至是有些惧怕他的人。 而此时,显然这些人已经是站不住了。 “臣以为,陛下对东方朔的封赏并无不当之处。” 在这个时候,还能够盯着一众之人站出来要打压东方朔的,当然不是旁人,只能是身居相国之位,背后更是有着权倾天下的窦老太后的窦婴。 此时,若是窦婴再不站出来说话,恐怕今日在这般压力之下,刘彻也只能是收回成命,而后对东方朔大加封赏了。 而这一切,显然是窦婴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