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主任指着地图上一片被红圈标注的、山峦叠嶂的区域, “这里山高林密,洞穴众多,人口相对稀少,符合隐蔽性要求。 但地质条件复杂,交通极其不便,勘察难度非常大。” 赵四看着地图上那如同老人皱纹般密集的等高线,点了点头。 他知道,这注定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跋涉。 车辆在颠簸中行驶了整整一天,才抵达预定考察区域的边缘一个作为前进基地的小镇。 接下来的日子,赵四的生活变成了几乎不间断的野外勘察。 每天天不亮,他就和刘主任以及几名负责保卫和协助的战士,带着干粮、水壶、罗盘、地质锤、简单的测量工具和那条绝密档案袋,徒步进入深山。 喀斯特地区的山路,根本没有路。 所谓的“路”,多是野兽踩出的小径,或是干涸的河床。 他们需要攀爬近乎垂直的崖壁,蹚过冰冷刺骨的溪流,穿越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 毒蛇、蚊虫、蚂蟥是家常便饭,突如其来的暴雨更是能将人困在山中。 赵四的体力在穿越后得到了系统强化,尚且感到疲惫不堪,更不用说同行的其他战士。 但他始终走在最前面,手中的地质锤不停地敲打着裸露的岩石,仔细观察岩性、节理和溶洞的发育情况。 他凭借脑海中的知识,判断着山体的稳定性、地下水系分布以及溶洞的规模和结构是否适合改造。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且效率低下。 很多时候,耗费大半天攀上一座险峰,却发现脚下的山体结构松散,或者潜在的溶洞入口早已坍塌。 失望是常态。 在进入深山的第三天傍晚,一行人疲惫不堪地返回前进基地的临时住所。 赵四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对着摊开的地图发愣,上面标注着这几天勘察过的、一个个被否决的地点。 照这个速度,恐怕一年也未必能找到几个合适的厂址。 就在这时,他心中默念:“签到。” 【叮!检测到宿主正在执行国家级战略隐蔽工程选址任务,面临复杂地质环境挑战,触发特殊技能奖励:地质结构稳定性快速评估(区域主动扫描型)。 宿主可主动对半径一公里内的区域进行扫描,快速生成该区域地下百米深度内的地质结构三维模型及稳定性评估报告。每日限用三次。】 一股清凉的气息融入赵四的脑海,他仿佛多了一种无形的感知能力。 第(2/3)页